发布日期:2025-02-05 13:08 点击次数:201
1996年,咱们国家的国防部长迟浩田将军去了美国访问。那时候,美国正对中国实施制裁呢,但这次访问是中国在被制裁后,首次派出的高级军事代表团,所以这趟行程的意义那可真是重大。
不过,在老将军访问美国的时候,美方的陪同人员却给他添了不少堵。
那天,大家正在胡德堡军事基地里看新到的军事装备。迟浩田正围着那辆最牛的M1A2型坦克,看得入迷呢。结果,旁边的美国陪同人员突然冒出来一句,话里带着刺儿:
“要是你心动了,想不想上来挑战一下?”
如今,迟浩田将军虽已迈入67岁的高龄门槛,但在面对随行人员的故意刁难时,他依然毫无畏惧,坚决不退让。
要知道,他可是长津湖战役里杀出来的英雄,那些曾经被他打败的人,对他来说根本不算啥,有啥好怕的?
他麻利地戴好头盔,披上防弹背心,蹬上军靴,一脸从容地走进了坦克里。周围的人们一下子都被老将军那股子英勇劲儿给镇住了。
其实这次访美之旅,除了那件事情外,并不像大家想得那么一帆风顺。那么,迟浩田将军究竟是怎么解决这些难题的呢?
【半路转行的弱书生】
1927年7月,迟浩田在山东招远的一个小山村里呱呱坠地。小时候,家里头还算宽裕,就送他去上了几年私塾。可后来家境一日不如一日,没办法,他只得辍了学。
这几年的求学经历对他来说意义非凡,影响深远。在他15岁那年,因为有过几年读书的经历,他被当地的区县选中,到齐山区中队担任了文书一职。
因为这份工作,迟浩田在工作过程中接触到了许多社会上的新鲜事儿,特别是关于共产党的各种资讯。
战场上烽火连天,打得不可开交,这让整个社会都陷入了动荡。那些有胆量、有热血的小伙子,眼瞅着国家山河四分五裂,心里头都会琢磨着上战场打鬼子,保卫家园,迟浩田当然也不例外。
受着要保卫家园和国家的念头驱使,第二年他就毅然决然地参加了八路军。随后,他被分配到了招远县的独立营,干起了通讯员的活儿,主要就是负责营里各个部门的沟通联系。
家里人对他新找的参军通讯员工作特别高兴,毕竟当兵可是能给家里人长脸的事儿,而且通讯员这活儿又安稳,那时候这可算是个既有地位又牢靠的好差事。不过呢,他自己心里可不这么想。
他一开始当兵,心里就琢磨着上战场打敌人,但现在干的活儿,跟他当时的念头完全相反。所以他好几次跟营里申请,想去前线打仗,但领导压根儿没把他的申请当回事儿。
大家伙儿都觉得,迟浩田看起来就像是个文弱书生,一点力气都没有,要是真去了前线部队,那地方的苦他肯定吃不来。再说上战场可不是儿戏,稍有不慎,一次小小的战斗都可能让人丢了命。
不过迟浩田并没有轻易打退堂鼓,他性子倔,一旦定了目标就非得实现不可。营长被迟浩田这股子执着劲儿深深打动,于是答应让他从通讯员转为一线战士。没想到才短短数月,他就因为打仗不要命,表现格外亮眼,被提升为了班长。
奋斗了好几年,眼瞅着抗日战争就要赢了。可就在这紧要关头,蒋介石却突然挑起了一场大规模的内战。
这时候,迟浩田因为之前在战场上表现出色,被选为了后备干部。当他得知这个好消息时,正巧在胶东军区教导二团,忙着提升军事技能和指挥能力呢。
因为情况紧急,他没办法,只能先把这次进修给停了。
这段时间里,他通过系统的学习,军事能力突飞猛进。一完成提前毕业的学业,他就迫不及待地去申请上前线。组织经过综合考虑他的学习成绩以及实际战斗中的表现,最终同意了他的参战请求。
【解放上海中的迟大胆】
1949年,淮海战役大获全胜之后,迟浩田在华东野战军27军下面的235团七连,当上了政治指导员。
五月份头上,他跟着队伍一块儿,打算攻打并解放上海。那时候的上海啊,经济可发达了,买卖交易多得数不清,城里头不光有咱们中国人,还有好多外国朋友呢,国际上的地位也是响当当的。所以说,等部队进了城,纪律严不严明,那可直接关系到咱们军队以后在新中国的名声咋样。
所以,在部队进行简短休整的时候,领导专门安排了三天,让大家一块儿学习《三大公约》和《十项守则》这些纪律规矩。而且,上面还强调,每个战士都得把这些纪律条款给记熟。
这可把当时的政治指导员迟浩田给难住了,七连里足足有八成战士都不识字,光是看懂那些守则就已经挺费劲了,要想背下来更是难上加难。
迟浩田一下子犯了愁,看看眼前的实际情况,他和七连连长赶紧找了个地方开了个小会。两人一合计,觉得还是得自己先上,给七连的战士们树个榜样。
两个人在全连面前把规定背了一遍,大家听了后都没啥好说的了,只好翻开纪律手册,一句一句地背。遇到不懂的地方,就让迟浩田一条一条地解释。因为解释的次数实在太多了,迟浩田早就把这些纪律守则记得滚瓜烂熟。直到现在,他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的入城守则呢。
为了保证所有人都能熟记于心,迟浩田不得不反复进行检查。他先考排长,排长过关后再考班长,班长通过了就考战士。就这样一轮轮考下来,就连那些不识字的战士最后也能背得特别熟练。
但光记住规矩可不够,关键得看能不能真正做到。所以迟浩田又带着大家商量怎么把这些规矩落到实处。他让大家每个人都得写下保证书,保证严格遵守纪律准则,并且还让大家两两结伴,互相盯着点儿,互相帮助,确保每个人都能做到,一个不落。
他不仅思想超前,还早早就设想了进城后可能碰到的各种突发状况。针对这些情况,他分别琢磨出了不同的解决办法。
在他的带领下,七连战士们对入城纪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。在攻打上海的战斗中,因为有了他的领导,七连严格遵守纪律,各方面都做得十分到位,结果还得到了上级的夸奖。
那时候,上海战役是由第三野战军的头儿陈毅指挥的。在规划怎么攻打上海时,陈毅打了个比方,说解放上海就像在细瓷店里逮老鼠,这说法既鲜活又贴切。就连那些没上过学的士兵,一听也明白了这场仗有多棘手。
这次任务的关键是要拿下上海,同时还得保证那儿的楼房设施、工厂店铺和老百姓的安危尽量少受影响。所以,像火炮这类大家伙就先放一边,战士们都轻手轻脚地行动,不带太多累赘。
有了“炸药不用,火炮闲置”的说法,大家心里都有点儿犯怵,反观国民党军那边,则是肆无忌惮。他们全都在苏州河北岸集合,沿着河岸拉起铁丝网,还搬来装满沙子的麻袋,摆成一道结结实实的防线,一眨眼的功夫,就把我军过河的唯一道路给堵死了。
经过一连串的进攻尝试都未能成功后,我军遭受了敌方猛烈火力的重创。迟浩田将军对那场激烈的战斗记忆犹新,当七连的战士们勇敢冲锋时,敌人的机枪火力如同倾盆大雨般倾泻而下。在那场战斗中,他最亲密的战友不幸被子弹击中了头部,英勇地献出了生命。但形势危急,根本没有时间让大家沉浸在悲痛之中。
部队被河流挡住了去路,现场所有人都急得要命。因为得确保老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,上头下了命令,只能带上轻武器,火炮这些重型装备是绝对不能用的。大家伙儿都急得直打转,迟浩田也是,他一边在原地来回走,一边拼命地想办法。
就在这时,他一不留神踩到了一个黑乎乎的铁盖子,以前他从没见过这玩意儿。有人告诉他,这是下水道的盖子,盖子底下就是下水道。平时下的雨啊,还有家里洗碗洗菜那些脏水,都是从这儿流到苏州河和黄浦江去的。他突然想到,地上走不了,那下水道能不能走呢?
旁边的士兵赶紧拦住他,说里面全是脏水,臭气熏天,可迟浩田一看这可能是逃出去的路,哪还顾得上脏不脏、臭不臭。他二话不说,就把下水道盖子掀开了,弯下腰,拿起一根竹竿往里搅和。这一搅,臭味立刻弥漫开来,苍蝇蚊子也跟着乱飞一气。
迟浩田领着他的通讯员和排长,悄悄从下水道摸了进去。里面黑漆漆的,地方又小又挤,他们只能弯着腰慢慢走。而且,下水道里的脏水味道难闻极了,熏得他们差点喘不过气来。
走了十几分钟后,他们抵达了排水口的位置。三个人兴奋地伸头往里瞧,没想到真的已经进了城,就连城楼上国民党哨兵的身影都一览无余!
他们趁着夜色悄悄进了城,然后瞅准机会,逮住了一个偷懒的哨兵。有了这个对城里防守情况知根知底的人,他们三个接下来的行动就顺畅多了。不仅轻而易举地避开了巡逻的士兵,还神不知鬼不觉地潜入了敌军的大本营。
在烟雾缭绕之中,迟浩田瞅见满屋子都是抽着烟闲聊的国民党士兵,人数上我们处于劣势,让他没时间多想。他猛地冲进房间,端起枪大声喝斥,这群沉迷烟瘾的家伙吓得立刻把手举了起来。
这么多年并肩作战,连队的兄弟们之间早已有了心照不宣的默契。看到这一幕,另外两个战士也立刻端起枪,跟着大声吆喝起来,给大壮助威。那时候屋里黑漆漆的,烟雾缭绕,敌军猛然间看见三个黑乎乎的人影,吓得魂都没了,根本不清楚是啥情况。有的人吓得直哭,有的人则乱喊乱叫,场面乱成了一锅粥。
敌人像滩烂泥,但迟浩田头脑特别冷静。他迅速一瞥,发现里面有个上校,立刻举枪对准了他的太阳穴。与此同时,另外两个人配合他的动作,把混乱的局面给镇住了。
头儿被人用枪指着,其他人也没辙,只能放下武器投降。有了这些人当先锋,外面的队伍很快就成功过了河。
听说有三个人没动一枪一弹就摆平了1000多个敌人,这事儿让聂凤智军长特别感兴趣,他特地找来迟浩田。军长上下打量了他一番,然后拍着他的肩,乐呵呵地说:
我觉得你该换个名字了,就叫“迟勇士”吧。
打那以后,这个称号就在军队里成了他的代名词。
【长津湖战役创造纪录】
之后,迟浩田又投身到了好几十场战斗中,并且赢得了不少奖章和荣誉。
抗美援朝一打响,迟浩田紧跟着部队就去了朝鲜。那时候的朝鲜,冷得真是出奇,说是百年难遇也不为过。一到长津湖那块儿,他和战友们身上穿的那些薄棉衣,简直就是形同虚设,压根儿抵挡不住那刺骨的寒冷。
没放一枪一弹,他所在的第27军就有好多人被冻伤了,可他却没受影响,更是整个营地里唯一一个没被冻伤的战士。
迟浩田小时候,曾跟着老爸一起去过关东闯荡。那时候,天气冷得要命。在老爸的亲身示范和耐心教导下,他慢慢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防寒方法:
天气一冷,他就会用雪来搓搓身子,接着再搓搓脸。发现这个土办法还挺管用后,他就把这个窍门分享给了所有战友。
他平时挺随和的,但碰到这事儿,他可是一点不含糊,硬是要大家都按照这个方法来做,来对付这寒冷的天气。
在迟浩田的严格把关下,他负责的三营虽然遭遇了些许冻伤的情况,但人员损失并不大。面对当地的恶劣天气,迟浩田没有退缩,反而更加坚定了战斗的决心,变得愈发勇猛。
战斗一开始,敌人那边的火力就比咱们猛多了。咱们军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,伤亡情况挺严重。特别是一营和二营这两个主力部队,伤亡人数都超过了一半,基本上已经没法再继续打仗了。
没办法,原本作为后备力量的三营,只能被赶鸭子上架。两边装备差得太多,硬碰硬是行不通的。可形势又特别紧迫,迟浩天只能想个出奇制胜的招儿。他打算用智谋取胜,先试着偷袭,偷袭不成再考虑硬打。
他想了个妙招,让战士们把棉服反过来穿,这样他们就能和冰雪混在一起,藏得严严实实的。结果,我军出其不意的行动,把敌人打了个手忙脚乱。
那晚,夜已深沉,敌军正沉浸在梦乡里,美梦连连,压根儿没想到战斗会来临,连枪都没上膛,就被我军轻轻松松地俘虏了。就这么一晚上,迟浩田带的三营可厉害了,居然独自干掉了美军一个加强连,这可是前所未有的战绩啊。
正是因为有了这项了不起的纪录,迟浩田在1996年去美国访问时才特别有自信。就算碰到美国那边陪同的人故意找茬,他也能靠着这段经历轻松应对过去。
那时候,接待工作是由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上将查尔斯来负责的,说起来,他的老爹还参加过长津湖战役呢。
得知迟浩田也是当年参与战斗的一员后,我专门在他面前聊起了那段往事。迟老将军听后,展现出他特有的风趣,回应得十分幽默。
那时候,咱们手里头就只有小米和步枪,全凭一股子精神劲儿在打仗。多亏了你父亲,他跑得那叫一个快。要是搁现在,有这先进装备,他可能早就成对方的人了。
面对已经板上钉钉、无法改变的事实,美国那边的陪同人员也只能连连应和,表示赞同。
一说起长津湖战役,老将军就感慨万分。他回想起那段经历说:
战士们的眼珠子溜圆,脸上挂满了冰霜,等冰霜化了,露出来的脸庞显得格外平静,嘴角还挂着微笑呢。
他从没见过这样的场景,一场仗还没打响,就已经惨烈得让人心惊。
他觉得,在长津湖战役里,自己算不上啥英雄,就是个活下来的人。作为一个活下来的人,他亲眼看到了咱们国家现在的强大和富裕,这一切都是那些牺牲的战友们拿命换来的。所以,咱们得更加珍视现在的好日子,这可是来之不易啊!
#百家说史迎新春#